
《流浪地球》的成功能否复制?
FT创新对话 Innovation Talk

4月10日,第2期"FT创新对话 Innovation Talk"在北京Z-Space举行。

我们邀请到在《流浪地球》中饰演"周倩"的演员屈菁菁、《流浪地球》概念艺术总监、故事板总监张勃、首席概念设计师Nicolas Vallet以及网络热文《流浪地球中的物理学与社会学》作者易阳春为读者们带来这部科幻巨制更多背后的故事。银河奖、星云奖得主科幻作者顾适、知名电影制片人袁冰涛也在活动上进行了分享。活动由FT中文网总编辑王丰主持圆桌讨论。FT中文网总裁张延全程参与交流。

“拍摄《流浪地球》的过程异常艰苦,非常考验演员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承受能力,需要强大的信念才能完成表演。科幻电影在大荧幕上长期被西方观念的影像占据,但这部电影让中国面孔在科幻题材中拥有了一席之地,导演郭帆真正实现了科幻审美的异化。”
——“周倩”饰演者屈菁菁

“科幻并不是高屋建瓴,而是普世的。没有科幻精神,人类社会就没有进步。随着《流浪地球》的热映,国内观众的科幻精神已经被唤醒。然而科幻电影不一定需要大制作,但一定需要好的科技情怀或好的科技理念构建科幻电影的背景和基础。”
——和君资本资深合伙人易阳春

“电影产业中的概念设计/视觉开发(VIS-DEV)不是单向服务于电影剧本的附属工作,而是与故事内容创作相辅相成的创作环节。在创想的同时,最重要的设计准则是“通感”和“移情”,要让设计出的作品准确地传达到观众心里。《流浪地球》因其对概念设计/视觉开发工作的充分重视和精益求精,为影片最终锤炼成一部优秀的国产科幻电影打下重要基础。”
——《流浪地球》概念艺术总监、故事板总监张勃

“《流浪地球》的大火和《爱,死亡,机器人》的成功,证明了科幻题材在国内观众中有广泛的市场。然而,简单地去总结《流浪地球》的成功要素,从投机视角对其加以效仿和复制,是很难产出优秀电影的。只有当创作者对科幻、对电影、对国家有由内而外的信仰,对自己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深信不疑,全身心地投入,才有可能打动观众,取得成功。”
——科幻作家、星云奖、银河奖得主顾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