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M+博物馆:亚洲艺术的新视角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FT环球旅行家-与FT共游香港
香港M+博物馆:亚洲艺术的新视角

香港M+博物馆的藏品重塑了关于亚洲艺术的传统叙述方式。

五年前,瑞士建筑事务所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在香港完成了大馆(Tai Kwun)的设计。大馆曾是英国殖民时代的警署和监狱,后来变成了文化中心。它是一座无比典型的被殖民历史的幽灵所困扰的建筑:围绕着监狱院子和阅兵场的密集建筑构成了严密控制的结构网络。而这家建筑事务所的新作品,自称为“亚洲第一个全球视觉文化博物馆”的香港M+博物馆,则几乎完全相反。

它坐落在西九龙一片填海造出的土地上,与香港岛隔维多利亚港相望。这一片处女地没有任何历史或废墟。建筑师们迫切地想要找到一个立足点,于是他们通过“工程考古学”的方式在地下找到了一些东西,从而锚定了其上的新机构。M+的地下室是一个对角线的空间,喻示香港机场快线的火车轨道就在它的正下方。设计师试图让原本看不见的东西——复杂的基础设施工程——变为可见。这个戏剧性的空洞是一个混凝土洞穴,让人想起了该所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涡轮大厅。M+这个空间被称为“发现空间”,尽管它不太容易被发现。

就像所有的博物馆一样,M+博物馆是一个记忆的宝库。即使在建筑上,它也体现了香港作为一个高楼林立的城市的独特状况,其中的单个结构往往是普通的,甚至是平庸的,但它们聚集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令人敬畏的现代城市景观。

坐落在香港岛对岸的西九龙的M+,其平板状结构和裙楼是对上世纪中期建筑风格的一种致敬。

M+于2021年开业,在经历新冠疫情的封锁后重新开放。它位于西九龙文娱艺术区边缘,最初定位为亚洲现代艺术博物馆。但自2012年的建筑设计招标以来,香港的文化被彻底政治化,艾未未作品的受到审查突显了这一点。许多具有刻意表现风格的建筑,包括矫饰的香港故宫博物院(Palace Museum)和奇丑无比的戏曲中心(Xiqu Centre for Chinese Opera),代表着向中国内地的转向,更加传统的中国文化议程的强加,与M+的自由派全球主义形成抗衡。然而,尽管有政治因素,新博物馆是容纳了艺术、建筑、流行文化、活动影像和设计的真正令人激动的组合。

从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时代的不确定的新兴艺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制造业、电影业和印刷业的勃发与媚俗,M+博物馆对亚洲现当代艺术进行了精彩的调查,从早期的笨拙和繁荣,到后来日益增长的自信、影响力和丰富的表达。

M+的建筑本身(最初造价估计为59亿港币,约7.5亿美元,但现在不知道翻了多少倍)是上世纪中期某种建筑风格的回溯,即平板式结构和裙楼,这种建筑类型在纽约的公园大道上很常见,它们最初的设计用意是在密集的水泥摩天大楼峡谷中创造更多的通透感。裙楼向四面八方开放,刻意通透;它的露台拥有城市的最佳景观之一,可以回眺香港岛。

A woman walks among art works

M+主展厅内的现代主义亚洲艺术作品

A metal container showing video of an astronaut walking through a strange landscape

数字艺术家比普尔(Beeple)的作品《人类一号》(Human One)在焦点画廊展出。它通过循环播放的视频描绘了一位宇航员走过大地的场景。

一楼的广阔空间在建筑上引人注目——尽管有点荒凉。自动扶梯慢慢地把参观者送到楼上围绕中庭的一系列画廊(共33个)中。这是一部以亚洲现代主义为主的宏大而详尽的展示。它的目标是重新定位我们对当代全球文化生产的理解,就像为容纳它而设计的空间一样恢弘壮阔,而且大多令人愉快、引人入胜。

尽管这里的很多艺术品都已经为人所熟知,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其他地方也得到很好的展出。包括前瑞士驻华大使、早期中国当代艺术的拥趸和藏家乌利•希克(Uli Sigg)的藏品,这是一次雄心勃勃的重新聚焦。策展人将艺术与图形和设计、高级与低级、高雅与媚俗交织在一起的方式,形成了一个令人无法抗拒的丰富展示。

建筑类展品在其他地方往往被置于次要地位,但在这里却是最突出和最令人难忘的展品之一。由日本著名设计师仓俣史朗(Shiro Kuramata)设计的一家寿司店的整个内部结构,是对20世纪80年代的生动回顾,当时西方正担心日本主导世界。张智强(Gary Chang)的《香港变形蜗居》复制品是一个出色的移动式室内装饰,通过轻轻拉动活动墙体,可以瞬间重新搭配一间典型的香港狭小公寓的内部布置。流行杂志的华丽色彩在游客手册和前卫图形旁边闪闪发光,60年代的俗气塑料灯罩摆放在精致优雅的现代主义椅子旁边。

草间弥生(Yayoi Kusama)的展品《无限镜屋》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拍照发Instagram的机会。我因为没有拍照而被惊讶的服务员温柔地告诫。我显然没能理解他们的用意。

由日本设计师仓俣史朗于1988年创作的《清友寿司吧》,在M+重新组装

有人会不可避免地担心香港《国家安全法》对艺术表现的影响,这些忧虑一直存在。但这里似乎有很多带有政治意图的作品,或公开或狡黠。M+管理层在新闻发布会上重申的说法是,任何机构都必须遵守法律。显然,这是一条微妙的线,但这里给人的第一印象不是紧张或恐惧,而是对于历史微妙之处表现出爆发性的表达和欣赏,而不是出于政治动机的重塑。

如果游客的眼睛牢牢地聚焦在这里的艺术品上,那是因为画廊的设计并不喧宾夺主。这里很少有夸张造作的建筑元素,也没有哗众取宠的时刻。相反,一系列的展厅通过不同材料(混凝土、木材、竹子)、光线(自然顶光、窗户或黑盒灯光)和不同尺度体现出微妙的差别。唯一的例外是为了营造火车隧道之上的“发现空间”的概念,在建筑结构上颇费了一番工夫,运用了大量似无必要的钢筋和混凝土。

在这一切之上是一个高架露台,展示了另一个全景平台,其视野被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所包围,尽管这些植物有些过度修剪。耸立其上的是简单、细长的现代主义平板式建筑,但有点令人失望的是,这里居然是M+的办公室和行政部门。从这个平台上,游客可以看到那些平庸的建筑群化身为壮观的景观。这个精细的、貌似极其简单的结构其实并不普通,通过其简单的构造和对上世纪中叶的优雅商业建筑风格的致敬,它向香港投射了其自身的映像,正如就像馆内包涵的无穷无尽的图像一样。

mplus.org.hk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