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会员 见他人之未见
外交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短信登录
微信登录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
用户注册协议
和
隐私权保护政策
,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FT中文网首页
特别报导
“新四大发明”背后的中国浪潮
与FT共进午餐
西门子·智慧城市群
未来生活 未来金融
高端订阅
标准订阅
热门文章
会议活动
市场活动
FT商学院
FT电子书
职业机会
FT商城
日经中文网精选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换脑ReWired
换脑ReWired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外交
关注
中国软实力需“形散神聚”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孙兴杰:软实力是一种弥散性的权力,毕其功于一役的思维无益于中国软实力的增强,“短促突击”式的软实力工程是一种虚妄。
2012年5月25日
中国在南海不必过于韬晦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张立伟:在美国军事上重返亚洲的背景下,中国不应迷信“战略机遇期”,对外政策不能激进,也不可一味被动,应坚守原则,以不变应万变。
2012年5月18日
外交与民主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在我看来,日本近年来属于外交弱国,中国则是外交强国。但从米德的观点看,不能否定中国“出现错误决策时没法纠偏”的可能。
2012年3月28日
FT社评:中国停止“不干涉”的契机
不干涉原则在帮助中国进军发展中世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国已经到了不能总是退居一旁,期望别人出面解决问题的时刻。苏丹提供了打破这种思维的机会。
2012年2月22日
FT社评:欧俄外交应直面现实
欧盟在对俄政策上过于官僚化,主要基于一种一厢情愿的想象。在普京即将重新执政的形势下,欧盟应寻求一种建设性的欧俄关系,却不能对俄罗斯改革抱有太多期望。
2011年12月23日
媒体札记:你实名了吗?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一经颁布,即成为震动中国互联网舆论的头条新闻。反对者认为微博实名制措施侵犯言论自由。
2011年12月18日
媒体札记:校车外交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这本是相对平静的一周,至少没有出现足以震惊全国的恶性、负面事件。但难得的平静还是在周六被打破了,因为一则外交部网站上的稿件。
2011年11月28日
全球衰退之际的中国外交选择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邹至庄:面对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当采取什么外交措施,让“世界新领袖”的称号更名副其实?也许可以从帮助欧洲摆脱债务危机开始。
2011年10月17日
媒体札记:“核心利益”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观首次出现在政府公开文件,“政治制度”则进入了中国“核心利益圈”。
2011年9月7日
外交政策已寿终正寝?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学教授泽利科:国内政策与外交政策对立的局面已是明日黄花。外交政策不必退缩,相反,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协调“国内”政策上。
2011年8月22日
中国外交的“棱镜”
中国政府应当重新审视自己对“屈辱”历史的描述,而西方也应努力了解中国借以看待世界的历史和政治“棱镜”,以便更从容地应对中国的崛起。
2011年7月1日
德国为何重划地缘政治坐标?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默克尔这一代人已经抛弃了德国利益与欧洲利益不可分割的看法。对于德国外交政策而言,出口市场与地理同样重要
2011年6月22日
基辛格和他的《论中国》
FT特约编辑沙玛:基辛格最近出版了一本关于中国的巨著,讲的是两个一开始看起来几乎没有任何途径互相了解的大国,走向文化上互相理解的过程。
2011年10月28日
亚洲地区的领土争端
FT亚洲版主编皮林:东亚和中亚众多地区深远的历史芥蒂,经常以领土争端体现。最近该地区摩擦频频,中国崛起与华盛顿寻求重新强化军事部署是背后的两个主要原因。
2011年5月3日
中国的“维稳”外交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外交事务是国内政策的延伸。对中国来说,重要的是保障石油等自然资源的供应。在2012年新一代领导人接手之前,社会稳定被置于空前重要的地位。
2010年12月19日
日本百年来的三大战略失误
钓鱼岛事件,只是一个缩影,折射了日本对于中国,对于世界的认知,而从最近100年的历史上看,日本一直是一个精于计算,却缺少雄才大略的国家。
2010年9月25日
没有赢者的比赛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中日双方的舆论,似乎都从输赢二元对立的角度,评估这次中日扣船风波,但其实这是一场“没有赢者的比赛”。
2010年9月26日
中国没必要“不高兴”
霍普金斯大学讲座教授吴旭:中国要消除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软实力逆差”,根本途径在于构筑和推销“中国梦”。中国必须应平静看待被“妖魔化”。
2010年6月13日
“泰山”的外交使命
《卡内基中国透视》主编王雅平:如果说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主要是威严的长城、天安门广场和解放军,那么“泰山”的形象将给这一印象揉入更人性化的色调。
2010年2月12日
中美关系谁“软”谁“硬”?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丁果:采取强硬外交手段必须建立在对国家最高利益的精确计算之上。如果北京的目标是要奥巴马取消对台军售,取消会见达赖,那就算错了。
2010年6月6日
中国告别“韬光养晦”?
有人认为中国已经足够强大,不必再遵循“韬光养晦”策略。但如果它真的对美国采取更强硬立场,让争执的性质超出“口水战”范畴,它可能会付出很大代价。
2010年2月9日
中国无法再独善其身
interference|干涉 Juba|朱巴,南苏丹共和国首都 Khartoum|喀土穆,苏丹共和国首都 troika|三驾马车:形容关系紧密的人或组织 leverage|杠杆作用 mediator|调停者
1970年1月1日
威廉·黑格的难题
speculate|推断,推测 seductive|诱惑的,富有魅力的 temper|使缓和,使温和 indignation|气愤,愤怒 pragmatism|实用主义,实用主义者 preside|主持,管理,应对 slaughter|屠杀,残杀 Delhi|德里,印度城市 Ankara|安卡拉,土耳其首都 straitened|困苦的,拮据的 deploy|施展,部署,调度 over-riding|最重要的,高于一切的
1970年1月1日
谁是奥巴马的基辛格?
Henry Kissinger|亨利•基辛格,美国前国务卿 Oval Office|美国总统办公室 conscientious|认真的,勤奋的,有责任心的 Jim Jones|吉姆琼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 Rahm Emanuel|伊曼纽尔,白宫参谋长 bureaucracy|政府机构,官僚体制 recurring|经常性的 think-tank|智囊团 envoy|使节,公使,谈判代表 Benjamin Netanyahu|内塔尼亚胡,以色列总理 abeyance|暂时搁置 circumvent|设法克服,回避,绕过 drastically|大大地,彻底地
1970年1月1日
热门文章
1.
一周新闻小测:2025年3月22日
2.
中国表示已准备好应对“超预期冲击”
3.
李光耀和李嘉诚——不同背景下的不同道路
4.
日本房地产泡沫:内卷的另一种结果
5.
特朗普在两通电话中的大算盘和小算盘
6.
东南亚市场动荡,投资者转向中国
7.
美国制造业的衰落:传说、现实及其后果(上)
8.
美国要求马来西亚阻止芯片流入中国
9.
世界会对“海湖庄园协议”买账吗?
10.
FT社评:特朗普吸引制造业投资的算盘打错了
|‹
上一页
‹‹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
下一页